坐过山车的人

距离2019年的开始,已经过去了十天,标题起的似乎不那么准确。

前几天读完了新一年的第一本书——村上春树的《1Q84》,作者“浩浩汤汤”扯了三大卷,看到最后,才发现讲了一对男女的“互相追寻”,顿感颓败。书中的宗教、科幻、暴力等元素没让人生出太多兴趣,最大亮点,可能是贯穿全书的双线甚至后期的三线叙事,有一种在看盖里奇的电影的感觉。文学性方面,高中时读过作者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语言风格似乎没有变化,很多比喻都有作者——也许是大多数日本作家——的特点,整体节奏过于缓慢,当然,这也更能锤炼读者的心态。我是在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前一晚读到最后一页的,之后松了口气,大感愉悦——自己终于没有丢掉长文本阅读的能力。

我们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,
他和我的手里各捏着一张票,
那是飞向未来的小舢板,
起伏的波浪是我无畏的想象力。
乘坐我的想象力,
他们尽情蹂躏
这些无辜的女孩和男孩,
这些无辜的小狗和小猫。
在波浪之下,在波浪的下面
一直匍匐着衰弱的故事人,
他曾经是最伟大的创造者,
匍匐在最下面的飞得最高,
全是痛苦,全部都是痛苦。
那些与我耳语者,个个聪明无比,
他们说智慧来自痛苦,他们说:
来,给你智慧之路。
哦,每一个坐过山车的人
都是过山车建造厂的工人,
每一双手都充满智慧,是痛苦的
工艺匠。他们也制造不同的心灵,
这些心灵里孕育着奖励,
那些渴望奖励的人,那些最智慧的人,
他们总在沉默,不停地被从过山车上
推下去,在空中飘荡,在飘荡中,
我们接吻,就像那些恋人,
那些被压缩在词典册页中的爱情故事,
还有家庭,人间的互相拯救。
如果存在一个空间,漂浮着
无数列过山车,痛苦的过山车……

——马雁:《我们乘坐着过山车飞向未来》

元旦将至,收到一篇推送,来自逝世9年的年轻诗人的一首小诗,很是喜欢。

在远离阅读的日子,完全是靠看一些小诗维持着文学的习惯。上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书,还是在去年的六七月份,读完了毛姆的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以及《刀锋》。其间,偶尔也翻阅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,其中《笑傲江湖》最是喜欢,《天龙》也甚好。《天龙八部》应该是金庸的作品中评价最高的一部,所谓“无人不冤”,富有西方戏剧的悲剧色彩。可惜读到《神雕》,往往是读几页便放下,次数多了,兴趣也消磨的差不多。最初如果先从《神雕》开始读,或许就不会又这么大的失落感。也许绝大多数我这个年纪的人,认识金庸的武侠江湖,都是从小时候的电视剧开始,知道阅读了原著,我才明白,金庸武侠的文学魅力,远远不是电视剧所能展现的,不读原著,不识金庸。

武侠小说的重点大都在故事的光怪离奇,其实越读越慌,也许是因为,在其中很难找到归宿——所谓的找到归宿,说不清道不明,然而我也不敢在此时妄论“武侠小说”的文学意义。去年,有幸读了沈从文先生的《边城》,在始终弥漫一层淡淡雾纱的湘西,时间缓缓流淌,风景如梦似幻。此时回想,脑中浮现出雷声大作的雨夜,渡船的小姑娘在睡梦中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爷爷,月色下河对岸梦中人唱情歌的身影也永远的离她而去,远处的小城茶峒在雷声中一闪而过,默默无言。在读完《边城》的一段时间里,我都恍恍不安,每次走过图书馆的过道,都要小心翼翼,生怕破坏了心中那美好而平淡的“异世界”。

这种习惯在下半年消失的一干二净,为了来年的夏天能够找到一份心仪的实习,不得不追寻时间的脚步,更加地投身到代码与算法的世界,课程又实在不是轻松,纵然海绵里还有水,也再没力气再去挤弄。其间只能在公众号的诗歌推送里,略解饥渴。在紧凑快节奏的生活中,读诗确实不容易。

等到新一年的钟声敲响,发现时间已然悄悄地走远,行动隐蔽自如,不为人察觉。原来自己有半年,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。也许人就是这样,等到日历被翻过一页,才恍然大悟,开始感慨光阴似箭,生出警觉,不由自主地要回忆过去,悔恨和愧疚也会应景地涌上心头,过后照旧。

生活也许如过山车,载着无需门票的乘客,飞向未来。然而未来如何,起伏与波折在哪里会出现,却无人知晓,每个生来便失去选择的旅客,有些使劲抓着安全杆,害怕被甩下,有些则敞开怀抱,享受刺激与尖叫。

和譬如音乐、电影之类的兴趣不同,阅读是我一生都追随的目标,经典的文学作品,不仅赐予你逃避生活的空间,也鼓舞每一个人勇敢面对狂风暴雨;怅然若失时,陪你旅行,春风得意时便无言沉默;你孤独,书中有更孤独寂寞者,你悲苦,世人皆悲无不苦。有人说过,“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,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,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”——以此,激励自己,在越来越繁忙的生活中,永远记得拿起一本书。